写在第二次裸辞前


当下

今天是 2025-06-18,距离我上次回到这家公司的时间(2021-08-15)已经快 4 年了。这四年主要在 sas 项目组,担任全栈开发的角色。

很感谢公司当时能接纳当时抑郁的自己,虽然说在商言商,公司认可我的能力。在这四年里,我逐渐从一个后端开发成为一个全栈开发,甚至萌发了一点点产品思维。但不得不说,大部分时光都是辛苦的。最忙的时候,头痛、心脏痛、腰痛已经是家常便饭,每天伴星伴月。可惜的是项目最终没有成为爆款,虽说成为爆款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。

最近的一两年,项目组经历了重组整合,节奏倒是慢了下来。甚至可以说是有些 “清闲”。

除了能力方面的成长,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还记得当年工作时看一会手机都觉得自己在犯罪,充满羞愧感。如今摸鱼已经是家常便饭。这大概就是一个普通年轻人进入社会后的变化。

公司不好不坏,995。供应免费午餐晚餐,每年还有一次集体旅游。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。

为什么

我想从这几个方面谈。

年龄

我今年 31 周岁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可以说性价比越来越低了。众所周知,程序员存在着 35 岁的门槛。虽然说公司 35 岁的在职程序员比比皆是,但不能代表他们离开公司还能找到同样的工作。我想,与其被动的等待 35 岁 “裁员”的到来,还不如早点转行,提前面对。

31 岁不算晚,还有机会。趁着没有贷款,没有组建家庭,我想去试试。

工作强度

除了外企,任何互联网公司,都是卷,只能说这家不例外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,我开始渴望下班的时候看到夕阳,我希望更多的体会到 “我还活着”的真实感。

我不想在黑夜才开始自己一天的 “生活”。

公司前景

虽然很讨厌公司成天搞价值观,但这并不算是一个支持我离职的理由,哪家公司又不是呢。

可以支持我离职的是,公司这条赛道,过于拥挤,而我不认为公司有什么真正的护城河。游戏行业也是明显的 28 效应,能做出一个爆款,够公司折腾好几年了。但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平凡的,最多是赚点辛苦钱,甚至是抵不上成本。类似电影,游戏也是集大成的艺术品,它夹杂的很多主观因素是无法量化的。

我相信游戏也是可以 “科学地”制作,但不可能完全科学。我在公司总能看到一些 “声音”,听起来很对,似乎逻辑自洽,细想却是 “空中楼阁”,为了逻辑而逻辑。我没法说这样一定做不成,毕竟去年公司就做出了爆款。只是我不喜欢。

当然进一步讲,公司再赚钱,对个人来讲意义甚微。

个人前景

职业生涯

毕业已经六年,基本上都在这家公司。从后端转到全栈,该学的也都学了。具体一点,在当前这个项目里没有我一个人做不了的需求。我知道学无止境,可是再学新的东西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项目来说,性价比都很低。技术再强,也只能成为大龄失业码农,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,做不出什么有门槛的东西。

我已经脱离了技术迷信的年纪。刚毕业的时候想法很简单,只要技术好,总能产生价值,就能挣到钱。一股脑的研究技术,没日没夜。现在看来都是象牙塔思维。技术总要有用才能发挥价值,技术不值钱,值钱的是产品。

这可能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目前这家公司

另一方面,我没有做管理的意向,我的性格让我很难 push 别人。我对公司的职级晋升也没有什么兴趣,流程又臭又长,也体现不了什么价值。基于以上两点,我的薪资几乎没有什么涨幅了。简单的说,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到头了。

对目前工作的抗拒

不知从何时起,对工作有了一些生理性抗拒。哪怕是简单的需求,我也不是很想做。复杂的更是觉得反胃。我对这些需求没有任何想法,只是抗拒。也许是因为之前连续切换项目,也许是因为最近感情不顺,也许只是想休息了。我不知道,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。

等不到 n+1

辞职早就不是最近的想法,至少去年就有了。但我希望能拿一个 n+1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钱。可是经过实践,在我摆烂的情况下,绩效也只是从高于预期降到符合预期。在目前人力并不富余的情况下,除非撕破脸真的摆烂,是拿不到 n+1 的。我也不太想走到撕破脸的那一步,大家好聚好散。

工作环境

这里仅仅是小小的吐槽:

  1. 公司的灯光过于刺眼,我很不习惯。每天都要带着帽子上班。
  2. 午睡总有人打呼噜,而我有起床气,很难受。

性格问题

我还是不习惯和别人合作、交流,高中、大学、研究生都是独狼。这可能跟我的 “硬件”(耳鸣影响了我的发声,别人总是听不清我说什么)有关,也可能跟 “软件”(沟通能力不行)有关。

当然,即便是辞职后也要面对这些问题。

感情不顺

谈了三年多的初恋,一路吵吵闹闹,依旧没有稳定。思维方式的差异,成长环境的差异,认知差异,导致我们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吵架。我知道我自己也有问题,毕竟我也是第一次谈恋爱,但我已经做了最大程度的让步。毕竟,我没必要为了结婚放弃一切吧?我已经提出过无数次分手,她都不同意。目前我们就这么耗着,我不可能再随随便便原谅她了。我知道不应该奢望去改变一个人,但无路可选。

当然,我也可以搬出自己租的房子,彻底断联。我只是觉得没必要那样伤害彼此。好聚好散。

我常常想,当初如果找一个接地气的女朋友,可能早就结婚生子了。哪有如果,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
也许我可以通过辞职短暂的回避这段感情?我不知道,所以我把这一点放在最后。

凭什么

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,我并没有十足的理由证明自己辞职可以过的更好。理性告诉我,在当下这个紧张的大环境下,人人自危,我不应该随便辞职。

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,这似乎又不是一个问题。生活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。如果我回老家躺平,按我的消费习惯,实际上也花不了什么钱。

那我就客观的聊一下,我 “有”什么。

最客观的就是钱了。工作六年,虽然不是什么大厂,但是省吃俭用还是攒下了一些钱。不考虑通货膨胀,这些钱够我一个人躺平 10 年不成问题。这当然是种自私的考虑,但写无妨。

能力

这些比较虚,我尽量客观的列举。

技术能力

我的本职工作是 unity/c#+golang,算是中级水平应该没问题。由于辞职后我应该不会再找一家游戏公司,所以 unity/c# 的能力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了。golang 还是能派上用场,写一些后端服务问题不大。

我自己的项目基于 flutter/dart,虽说用了也有半年多,但算不上熟悉,顶多是一个初级水平。好在目前来说是够用的。

学习能力

由于有着后端转全栈的经验,我对于学习新的技术内容还是很有信心的。例如学习 flutter 我虽然是一路踩坑,还是把东西做了出来。

其实大部分技术的思想都是类似的,学的多了自然融会贯通。

深度思考

我发现很多人面对事务并不愿意思考,总是喜欢按照直觉下判断。这显然是有问题的。这是很虚的一点,如果我没有,希望我有。

经验

工作经验

6 年的 unity 手游项目经验,包括前端和后端。

独立开发经验

基于 flutter 开发的小工具,已上架小红书、淘宝、google play。基本上是周更,除非我偷懒。

目前总收入大概是一千多块。钱是不多的,好歹是把流程跑通了。

自媒体运营

小红书 1500 粉,日更。商铺号 500 粉。4 个 500 人的群。

抖音、头条、快手、公众号等等平台忽略。还在摸索。

线上商铺运营

小红书的千帆,淘宝的千牛。google play 的付费应用。

之前分享过淘宝的 虚拟物品自动发货流程

其他经验

包括但不限于各种 xaas,域名备案,网上外包方面的各种经验。

例如 cloudflare kv,dns,cache,rule。 例如 google analysis,admob,ads,search console。 例如 firebase auth,analysis。

很多稀碎的内容不列举了。

之前也分享过遇到的 各种问题

钱生钱

不得不说金融是当今社会每个人的必修课,你不需要理解但至少要了解。

受益于近一年的行情,a 股有 30% 的盈利,美股 40%。我知道这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,所以这一条放在最后。我的投资策略变得越来越保守了,没什么机会不如空仓。有时间再聊一下相关内容。

差什么

既然讨论了能力,也列举一下我存在的问题。

钻牛角尖

某些情况下,钻牛角尖是件好事。比如说读研的时候,往深挖掘总能找到有价值的内容。在工作中则不然,钻牛角尖往往是无效的,徒劳无功。

这个问题同样体现在我的情绪中,我常常会 “陷入”某件 “事情”无法自拔,变得感性化。我怀疑这也是我当时抑郁的其中一个原因。

低执行力

想了很多,但做的很少。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务。一方面是受限于性格问题。

耐心不足

凡事嫌麻烦,不愿意安下心来解决问题。

编程时也是一样的,做 a 模块用到了 b,但是懒得研究 b,总想着随便看看参考代码复制粘贴能用就行。随后发现没那么简单,还是得花时间先了解 b。

过于强的边界感

不喜欢打扰别人,推动别人做某事。就连点奶茶也不喜欢去问自己的奶茶好了没,宁愿多等一会。不喜欢麻烦别人,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全部包揽。

这一点非常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。我有刻意去改变,但是效果不好。

耳鸣以及可能源于耳鸣的一些问题

左耳耳鸣少说也伴随我十几年了。除了 7*24 的 “噪音”,我越来越觉得它可能影响了一些其他方面。

  1. 沟通障碍。我似乎没法听清别人对我说的第一句话,我总要重新问一句。
  2. 可能是由于耳鸣导致的收声问题,我对别人说的话别人往往是听不清的,但我自己听到的却很清晰。
  3. 加重失眠。生活中的绝大多时刻我都能忽略耳鸣,但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,如果我失眠我会额外注意到自己的耳鸣,这让我更加烦躁。
  4. 听觉障碍。表面上,耳鸣只影响高频部分的声音。但是间接的影响似乎不止于此。在某些场景下,我会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,这种情况比较严重,会影响到我对声音的理解。
  5. 记忆力下降。这一点也是猜测,耳鸣可能是我记忆力下降的部分原因。

然后呢

辞职后做些什么?目前的想法是这样的。

gridder 产品线

开发

持续开发,完善各种功能。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状态。

auth 组件还是想办法换掉,研究下到底要不要换成 supabase。

运营

  1. 自媒体

还是要想办法扩充内容,保证粉丝量还能持续增长。加大力度探索其他几个平台,打造个人 ip。

  1. 国内

等单价提高到一定水平,也要尝试下买量。

  1. 海外

加上翻译,想办法在海外运营。不限于 google ads 直接买量,reddit 宣传。

  1. 广告

等 Adsense 通过,继续尝试能否和 flutter web 结合。

扩展新产品

目前想做的两个内容,其实都是我自己需要用的工具。

马丁格尔计算工具

计算每次加仓的买卖点,展示出来。后续可以加实时数据上去,当然也可以加回测。

豆瓣猜分

豆瓣开分是越来越晚了,开分前没有依据太难受了。所以想做一个网站,能在开分前收集用户的分数,通过一定的算法给出一个预测分。在开分后再对用户之前给的分数进行比较,衡量用户预测能力,并作为后续的权重。

more

继续挖掘新的产品思路。有了前面的经验我还是有点自信的。

风险

抑郁

因为上一次裸辞有过抑郁的经历,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。我很难说自己的抑郁已经好了,我只是觉得自己暂时避开了。曾经觉得抑郁就是 “矫情”,遇到过一次才觉得自己愚蠢。有时间再复盘一下抑郁的问题。

收入骤降

虽然存款是能撑很久,但是毕竟收入从正变为负,心态上需要调整好。还有就是,没有工作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在亏钱,这种心态也是错误的。

在可预见的未来内,自己的项目的收入都是难以覆盖生活成本的。

业务的法规风险

虽然我在应用内加了醒目的 “不构成投资建议”,但还是有法律合规风险。

工作环境变化

虽然在做自己的项目的过程中,也有很多在家里工作的经历。但是如果真正辞职在家里,我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。比如说:

  1. 家里不怎么开空调,只开风扇。
  2. 桌椅的变化,家里的桌子太高了。
  3. 光线的变化。家里的窗帘必须关着,基本是需要开灯的。虽然公司的光线我也不喜欢。
  4. 网络变化。公司有专线,随意翻墙,非常稳定。家里自己翻墙必然没有那么稳定。
  5. 没有人监督,没有工作氛围,全靠自律。

也许我最好还是别待在家里。图书馆?共享自习室?星巴克?党群服务中心?要考虑的是我带着机械键盘,容易打扰到别人。

可能租一个共享办公室是最好的。但显然需要额外的费用。

社交压力

和同龄人比较产生的落差,亲戚长辈的疑惑等等。可能在别人眼里,我会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。

突发变故?

计划赶不上变化,如果生活真的突发重大变故,一切计划都是白搭。无法预料但是要有心里准备。

失败了怎么办

扪心自问,不知道。

我是否会第二次回老东家呢,主观告诉我不会,客观上我没法拒绝这种可能性。当年回来已经是因为特殊情况(抑郁),当年又怎么样会想到自己会抑郁呢。不过即便我真的回来,程序员生涯也没几年了。

客观的说,失败怎么定义呢。活是肯定能活下去的,不至于饿死。通常来讲,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,失败往往还是等价于收入不稳定。也就是说,如果我努力了 1-2 年,每月的收入还是不及现在月薪的零头,我能接受吗?

能吗?主观来讲,我已经考虑过这种情况,我是能接受的。可是,“主观”也不过是当下的 “主观”,谁也没法预知未来的 “主观”。

我应该庆幸的是,家里一直没给我太大压力。父亲甚至支持我去自己开个公司。

我有哪些后路呢。考公,考编似乎也不太符合我的性格。送外卖,骑电动车有些危险。滴滴,我没驾照。进厂,不清楚年龄是否足够。做日结,似乎行情也没那么好了。如果那一天还没分手,可能去女朋友父母的店里帮忙。如果那一天还有人要,可能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,继续做个码农。

最后最后的比较现实的退路,可能还是回老家父母给安排个什么工作。

啥时候

不知道。距离离职的想法已经有一年多了,距离起笔这一篇博客都有一个星期了,我还没向提辞职的事。

客观的大环境的分析、网络上每天可见的裁员消息、朋友们的好言相劝,都在支撑着我继续留在这里,能撑一天是一天。可我每一天过的都备受煎熬。

我不清楚还能撑多久,我想我不会改变想法,只是时间问题。可能需要一个契机。

苦闷的时间里,我也只能完善这篇博客,为将来做好充足的准备。

具体计划

todo